防御敵害:在育雛的初期,雛鵝無防御和逃避敵害的能力。鼠害是雛鵝危險的敵害。因此大鵝養殖基地人員對育雛室的墻角、門窗要仔細檢查,堵塞鼠洞。在夜間大鵝養殖基地人員要(yao)(yao)加強值班,提高警惕,并(bing)采(cai)取(qu)有(you)效的防衛措施。養殖雛(chu)鵝對溫度有(you)什(shen)么要(yao)(yao)求(qiu):由(you)于雛(chu)鵝體(ti)溫調(diao)節能(neng)力差,溫度對雛(chu)鵝的生長發育和成活率有(you)大的影響(xiang)。大群飼養可(ke)利用(yong)煤爐加熱(re)或(huo)暖氣(qi)供熱(re)來進行(xing),選擇晴朗天氣(qi)就可(ke)將雛(chu)鵝進行(xing)放牧(mu)飼養。
1、選好苗。鵝苗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育雛的效果,所以在育雛前,要選擇生長發育好的苗鵝進行育肥飼養。雛期的苗鵝體溫調節差,消化功能和抗應激能力等都十分微弱,所以要嚴格按照有關技術切實做好育雛階段的溫度、濕度、密度、分群、開水、開食等關鍵工作,確保雛鵝的成活率。2、合理分群。每畝牧草可養商品鵝100-120只,但切不可一次性農村大鵝養殖。否則會造成牧草前期太小鵝不夠吃,后期草老鵝不能吃的矛盾,所以要合理分好群。一般一周齡后每平米養小鵝20只,2周齡后減少至15只,依次遞減,使中山大鵝養殖場的(de)鵝群(qun)密度(du)合理,防止出現積壓(ya)、堆疊,影響(xiang)鵝的(de)正常生長。3、育肥(fei)飼(si)料(liao)。冬天(tian)的(de)鵝經過40-50天(tian)的(de)飼(si)養,主翼已長出,體重達(da)2.5公(gong)斤(jin)(jin),即可(ke)用高能量、低蛋白(bai)的(de)日(ri)糧進行強(qiang)度(du)育肥(fei)20-30天(tian),鵝體重可(ke)達(da)5公(gong)斤(jin)(jin)。參考(kao)飼(si)料(liao)配方(fang):玉米35%,粉扎30%,米糠或草粉20%,高粱6.5%,貝殼粉3%,食(shi)鹽0.5%,沙(sha)子(zi)1%,豆柏4%。
從第四周齡開始就是育成期了,這時候鵝生長快速的時期,鵝這時是先長骨骼在長肉,同時也是換羽的時候。所以這時的大鵝養殖基地飼料營養一定要充足,供應其生長所需,飼喂時一般粗精飼結合,在=中山大鵝養殖時出(chu)現鵝糞粗(cu)大而松散,說明飼(si)料搭(da)配得當,而如果出(chu)現細(xi)小而堅實,則證明精(jing)飼(si)較多,要進行調(diao)整。
我國是世界上養鵝生產及其產品消費的大國,了解和掌握養鵝生產現關,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科學的預測養鵝業發展趨勢,充分考慮地區特色和優勢,對養鵝業的發展有百利而無一害。中山大鵝養殖是我國歷史上畜牧業生產中的傳統產業,曾以其源遠流長的養鵝歷史和科學的飼養和孵化技術而聞名于世。鵝品種貨源之豐富,產蛋水平之高更是相當高。中山大鵝養殖加(jia)(jia)工技術不(bu)斷創(chuang)新,在鵝新品種的培育、配套系統的研(yan)究、人工授精(jing)技術的應用、疾病(bing)防治、活拔羽毛、囊皮加(jia)(jia)工、肉(rou)品烹調加(jia)(jia)工、副產(chan)品開發等方面均取得(de)突出(chu)成效(xiao),受到國內(nei)外贊賞和(he)肯(ken)定。我國養(yang)鵝業發展迅速,飼(si)養(yang)量成倍(bei)增加(jia)(jia),社會效(xiao)益及經濟效(xiao)益十分顯(xian)著。所以大(da)力(li)發展養(yang)鵝業,對豐富(fu)人民的菜(cai)籃子,幫助農(nong)民脫貧致(zhi)富(fu)具有(you)重要意義。
飼養管理:雛鵝一般在破殼的二十四個小時之后基本上都會進行初次飲水,飲水結束之后就可以開始食用飼料了,飲水的方式如果鵝苗比較少就可以人工進行教授進行飲水,但如果鵝苗數量較多則需要將水撒在鵝的身上讓它們互相飲用羽毛上的水珠。開食之后要注意飼養方法,大鵝養殖基地需要按照不同生長日期來進行飼料搭配和喂養次數,首先是從少量慢慢的加大量,然后一開始是一天喂個五六次,慢慢的變為三四次,最后走向正常,同時喂養的飼料從熟食也慢慢走向生食,農村大鵝養殖的時候是一個循序(xu)漸進(jin)的過程(cheng),切不可急(ji)。
聯系人:林生
電(dian)話:136-0299-5826
地(di)址:廣東省肇慶市(shi)四會市(shi)四連線新公路南側(ce)高獅寧宅(zhai)崀仔(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