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沒做好準備就養鵝:養鵝需要有育雛舍、成鵝舍,育雛前要對育雛舍進行徹底清掃、消毒,墻壁、天棚涂刷消毒,育雛舍完全封閉,消毒,次日打開門窗通風排氣。墊料要經消毒曬干,不得發霉。要準備好飼料、藥品、用具等。在進雛前的1-2天,應進行育雛舍加溫預熱,迎接進雛。2.養殖鵝基地忽視防疫,亂用藥物:因雛鵝抗病能力差,極易感染發病,主要靠接種免疫,喂食物抗產品,提高免疫力。一旦雛鵝發病,有些養殖戶憑個人經驗,特別是養過雞的養鵝戶,把治雞的方法用在鵝上,或者不按療程治療,使病情得不到控制,產生耐藥性或藥物中毒。雛鵝發病后要及時確診,對癥治療,不能隨意用藥和盲目加大劑量。養殖鵝基地要(yao)按療程給藥,選藥配伍(wu)要(yao)合理(li),劑量掌握要(yao)準(zhun),用藥時間不能過(guo)長,一般連續(xu)用藥時間不得(de)超(chao)過(guo)1周,以防產(chan)生(sheng)抗(kang)藥性和不良(liang)反應(ying)。
防御敵害:在育雛的初期,雛鵝無防御和逃避敵害的能力。鼠害是雛鵝危險的敵害。因此養殖鵝基地人員對育雛室的墻角、門窗要仔細檢查,堵塞鼠洞。在夜間養殖鵝基地人(ren)員要(yao)加強值班,提(ti)高(gao)警(jing)惕(ti),并采(cai)取(qu)有(you)效的防(fang)衛措施。養殖雛鵝(e)對(dui)溫(wen)度有(you)什么(me)要(yao)求(qiu):由(you)于雛鵝(e)體溫(wen)調節能力差,溫(wen)度對(dui)雛鵝(e)的生長發育和成活率有(you)大的影(ying)響。大群(qun)飼養可(ke)利(li)用煤爐加熱或暖(nuan)氣供熱來進行,選(xuan)擇晴(qing)朗天氣就可(ke)將雛鵝(e)進行放牧飼養。
想要做好湛江養殖鵝,選好地址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現在對于自然生態這塊比較的關注。鵝是吃草的,所以說可以經常在外面放牧,要挑選那種資源比較好的地方,遠離人群和主干道。附近有草場可以讓鵝活動和采食,還要有池塘資源,農村養殖鵝也是比(bi)較(jiao)(jiao)喜歡下水活動的。如果(guo)沒有(you)草場資(zi)源(yuan)的話,可以辟一塊地出來自(zi)己種(zhong)植牧草,挑選(xuan)那種(zhong)營養比(bi)較(jiao)(jiao)豐(feng)富的。
7.不分先后,隨意開水與開食:農戶養雛鵝,有的先開食而后開水(初次飲水),有時雛鵝不能及時飲到水而發生脫水。開食過晚,雛鵝饑餓而過食大量飼料,引起消化不良、糊肛、下痢等疾病。8.為保溫加大密度不通風:在育雛期,養鵝戶為了保溫,降低飼養成本,飼養密度大,減少通風或干脆不通風,結果造成舍內空氣污濁,影響雛鵝的生長發育,冬季會誘發上呼吸道疾病,夏季通風不良,則易引起中暑。9.農村養殖鵝環境衛生差,消毒不重要:在農村,一些養殖鵝基地不注意環境衛生(sheng),育雛舍(she)與生(sheng)活區非常(chang)近。飼槽(cao)、飲水(shui)槽(cao)、工具(水(shui)桶、盆等)不是固定使用,也很少刷洗與消毒,這樣容(rong)易交叉(cha)感(gan)染。
5、通氣和陽光:農村養殖鵝的鵝舍要保持適宜的通風,但要防好賊風,人進入舍內不覺得悶氣,更沒刺眼、鼻的臭味為宜,適宜的光照是雛鵝采食、飲水所必需。一周內光照24小時,第二周18小時,第三周16小時,以后可自然光照。 6、飼養密度:雛鵝密度過大,易打堆、壓傷、甚至死亡,也易發生啄羽或其它互相殘食現象。湛江養殖鵝的雛鵝舍可用磚(zhuan)、木板、竹分隔成2×2平方米的小間,每(mei)間50~60只,一周(zhou)后(hou)(hou)30~40只,二周(zhou)后(hou)(hou)20~30只,以后(hou)(hou)至每(mei)平方米4~5只。
聯系人:林生
電話:136-0299-5826
地址:廣東(dong)省肇慶市(shi)四(si)會市(shi)四(si)連線新公路南(nan)側高獅寧(ning)宅崀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