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的養殖周期,農村養鵝一般為三個月左右。鵝生長快,飼養周期短。在肉用畜禽中,從出生到上市屠宰為一個生產周期。鵝的生產周期短,是與鵝早期生長發育快分不開的。日齡的肉用仔鵝,在放牧結束后,羽毛已經基本長齊,此時從經濟角度考慮,雖可屠宰食用或上市出售,但畢竟此時的鵝尚未長足,活重偏小,肥度亦不夠。不少養鵝基地為了進一步提(ti)高(gao)產肉(rou)量(liang)和(he)改善肉(rou)質,可再延長1-2周的育(yu)肥期,通過每(mei)天喂給(gei)大量(liang)的精料,使仔鵝(e)進一步育(yu)肥,然(ran)后再出(chu)售上市。
3、飼料及牧草準備:規模農村養鵝,必須采用全價配合飼料,同時必須種植優質牧草,以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秋季種植黑麥草等優質牧草,一般每畝牧草可飼養80-100只肉鵝。 4、控制好溫度初出殼的雛鵝絨毛稀少,自身調節體溫能力差,難以適應外界溫度的變化,因此,江蘇養鵝場必須控制好溫(wen)度(du)。冬春育雛溫(wen)度(du)一(yi)般控制在(zai)28℃~30℃,1周(zhou)后(hou)每天下(xia)降1℃。溫(wen)度(du)下(xia)降至(zhi)16℃~18℃時,就可(ke)常溫(wen)飼養。2、調(diao)節(jie)好濕(shi)度(du)育雛室(shi)(shi)潮濕(shi)會影響雛鵝(e)(e)生長,且易引發病害;育雛室(shi)(shi)過于干燥又會使雛鵝(e)(e)體(ti)內(nei)水分通過呼吸向外過量(liang)散發,致使雛鵝(e)(e)體(ti)內(nei)殘(can)余蛋黃(huang)吸收不良。育雛室(shi)(shi)濕(shi)度(du)一(yi)般調(diao)節(jie)在(zai)55%~60%,2周(zhou)齡后(hou)調(diao)至(zhi)50%~55%,同時視溫(wen)度(du)高低調(diao)節(jie)濕(shi)度(du)。
飼養管理:雛鵝一般在破殼的二十四個小時之后基本上都會進行初次飲水,飲水結束之后就可以開始食用飼料了,飲水的方式如果鵝苗比較少就可以人工進行教授進行飲水,但如果鵝苗數量較多則需要將水撒在鵝的身上讓它們互相飲用羽毛上的水珠。開食之后要注意飼養方法,養鵝基地需要按照不同生長日期來進行飼料搭配和喂養次數,首先是從少量慢慢的加大量,然后一開始是一天喂個五六次,慢慢的變為三四次,最后走向正常,同時喂養的飼料從熟食也慢慢走向生食,農村養鵝的時候是一個(ge)循(xun)序漸(jian)進的過(guo)程,切不可急。
現在在大棚里飼養鵝是一種很火熱的方法。據農村養鵝農民說,在一個棚里養多少只鵝與鵝的大小有關。一般說來,每平方米可以養6只鵝,每畝棚里可以養1200只鵝,如果你買一只大鵝,每平方米可以養2.5只鵝,一畝棚可以養1200只鵝。也就是說,在一畝棚里養的鵝的具體數量取決于農民想購買的鵝苗的大小。養鵝基地提醒(xing)因為鵝的大小是不同的,所以鵝產的蛋太多了。
聯系人:林生
電話:136-0299-5826
地(di)址:廣東省肇慶(qing)市四會(hui)市四連線新(xin)公路南側高(gao)獅寧(ning)宅崀仔